7月“河北好人榜”发布仪式在秦皇岛卢龙县举行 我市王召新、宋艳红入选
发布时间:2018-08-01 09:13:46
7月“河北好人榜”发布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入场

7月“河北好人榜”暨2018年河北省首批“新时代好少年”发布活动在秦皇岛卢龙县举行
      7月31日上午,7月“河北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秦皇岛卢龙县举行,来自我市的王召新、宋艳红光荣上榜。
王召新
      在衡水市枣强县唐林乡塔上村,提起农民企业家村官王召新,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俺们村的好当家”。王召新高中毕业后,他开过车、修过路、承包过奶牛场……经过20多年的打拼,如今他的东旭养殖场和东旭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员工300多人,年产值800多万元,是三里五庄响当当的“大人物”。
      几年前,塔上村是让乡政府颇为头疼的“后进村”,宗族、派系等矛盾复杂,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土地调整、村级财务等问题群众还曾集体到县里上访。村中乱象让王召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尽管在外打拼多年,王召新始终没有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更没有忘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2010年8月,王召新被正式任命为塔上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征程。
排忧解难
      “这路街修好了,现在赶集卖菜,再也不发愁了,雨雪天出门儿也不那么狼狈了。”近日,该村5组的宋丙朝,拉着一车刚摘的茄子高兴地向笔者讲述道:“召新早回来当书记,俺小子也不会搬到县城去住,如今俺这里也有环村路喽!”
      上任后,王召新多次开会,走访村民,摸清村里实情,了解村民想法。塔上村有“两纵五横”七条路街,由于年久失修成了“水泥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因为村集体资金困难,他跑来20万元,自己垫付资金65万元,全村党员群众被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带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2013年7月14日,全村近2万平方米的村庄街道硬化工程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使以前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宽敞整洁的水泥路。同年,王召新又多方筹资8万元,为本村街道安装了186盏路灯,解决了村民晚上出门难的问题。为活跃塔上村父老乡亲的娱乐活动,村“两委”出资3万多元购置了锣鼓及音响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这期间,他又组织村里打了7眼深井,上了8个变压器,为村民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齐心致富
      春寒料峭,菜农宋福平的日光温室里春意盎然,热浪袭人。半米多高的茄子苗都刚浇过水,一株株整齐地成行排列着,每一株茄子苗上都长出七、八个茄子,乌黑锃亮,很是诱人。
      不仅要改变村容村貌,还要带领群众致富。王召新从理顺村里到期的90多亩机动地入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把承包价从每亩22元上升到每亩475元,规范村地承包秩序。他响应上级发展高效农业的号召,在深入调研、外出参观的基础上,确定了鼓励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思路。至今塔上村与衡水健翔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土地1500亩,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日光温室500亩,引进建成了苗木基地1000亩的枣强县健翔农业产业园,安置本村劳动力150名,人均增收10000多元。
      “我们还争取到了县地下水压采项目,建起了扬水站和占地60亩的蓄水池,今年3月底建成后,村民浇地成本由50元每亩降到7元每亩,近日又修好了800多米通往大棚的田间路,我计划在这里再流转189亩,建成65个大棚!”王召新指着村北的一片地信心十足地说。
扶贫帮困
      塔上村至今流传着王召新三帮宋丙刚的动人故事。村民宋丙刚有三个未成年的女儿,还有多年瘫痪的母亲,急于脱贫致富,是村里蔬菜大棚种植的积极分子。可他命运多舛,2013年春的一场风灾把他刚建成的两个大棚刮了个乱七八糟,刚栽好的西瓜苗一片狼藉,急得宋丙刚一家抱头痛哭。王召新得知此事,他连夜赶到山东花了4800元为他买了茄子苗,然后又发动其他15个大棚的种植户义务帮宋补种上茄子苗。屋漏偏逢连阴雨,几天后,由于知识缺乏,宋丙刚由于放风晚、室温高,两棚茄子苗又被捂死,王召新又花了3600元到马屯买了西瓜苗并带领村民为其补种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宋丙刚18岁的女儿又因家中一氧化碳中毒去世,王召新一方面找县民政局为其争取了3000元特殊救助,一方面发动村民捐款近4000元,拿到王召新送来的捐款,宋丙刚一家人感动得不住地磕头道谢。
      他组织村班子多次救助孤寡老人宋洪坤,常年救助村中的两名五保户和每年评出的3个困难户,他本人还常年资助村中两名困难学童……
      2012年,他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被授予县“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2015年获县第五届道德模范……村民们坚信,在王召新的带领下,塔上村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会越走越宽,他和广大村民共圆致富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宋艳红
      宋艳红,女,1973年2月生人,汉族。她把丈夫的养父母当做亲生父母照顾,她把丧父的侄子侄女当做亲生儿女疼爱,她用默默地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孝敬老人不遗余力
      她和丈夫婚后一直和丈夫的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两个老人身体不是很好。公公体弱多病,每天吃药和按摩必不可少,打针输液更是家常便饭,而且每年都要住几次院,每次住院都是她和爱人带着老人问诊、检查,早晚陪护,忙前忙后。她除了到医院帮忙照顾,一日三餐都将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婆婆常年患有高血压、气管炎合并慢阻肺等疾病,一直需要人照顾,2006年公公去世后遭受打击又患上了小脑萎缩症,经常乱发脾气,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这就成倍的增加了照料的难度。为了让老人有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她在照料婆婆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时时留意观察老人的心理变化,按照老人的喜好,每次外出都要为婆婆精心选购礼物。每年的妇女节、母亲节,只要有时间都会给老人买礼物或搞家庭聚餐。只要老人身体允许,还会带着她去周边的地方游玩儿。婆婆患小脑萎缩11年,一日三餐均需要有人照顾,晚年大小便失禁更是经常的事,她都是及时的为老人换洗,不让老人身上有异味儿。有时碰到大便干结她还用手帮老人排便,就是这样还要时常受老人的打骂,但她从无怨言,悉心照顾,直至老人去世。
      婆婆刚患小脑萎缩症的时候,经常骂街、发脾气,气的丈夫偷偷躲在房间里委屈地掉眼泪。他怎么都想不明白,曾经慈爱温婉的老人会变成这个样子。她轻轻地说:“老人现在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时刻需要人关心、时刻需要人照顾的老小孩儿,我们多一点耐心和宽容吧!”从那以后,她照顾老人更加精心了,更没有一点怨言。
爱护亲属无私付出
      2015年,离婚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的娘家弟弟突发大面积脑梗,3天后离开了人世。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娘家顿时塌了天,这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把“塌了的天顶了起来”。在医院三天几乎没合眼的她拖着疲惫的身体亲自为弟弟选了寿衣、棺木,跑前跑后地张罗弟弟的后事。弟弟去世后留下的两个孩子都是十几岁,正处在思想懵懂的年纪,为了将家庭变故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削减到最小,她和丈夫以及全家人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们最浓的爱,最好的照顾,最温暖的环境。孩子们懂得感恩,现在已经完全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健康快乐地成长。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