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365丨武桂新: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08-26 15:14:33

2010年,武桂新在枣强县唐林镇唐林村组建了我省第一个“巾帼党支部”。她用6年时间,让唐林村从一个脏乱差、人心散的落后村,变成了富裕的果蔬种植专业村。村民们都说,唐林村能有今天,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武桂新。


1994年7月,武桂新到唐林电线厂当工人。1996年,她转入到唐林灯具厂工作,2003年企业进行了二次改制,原企业改为枣强县三联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由她任董事长。经过她多年的艰辛打拼,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式厂子逐步发展为固定资产千万元以上的知名企业。她致富不忘乡亲,看到村里领导班子瘫痪、上访不断、吃水难、用电难的混乱局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企业家,她深感有责任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2010年9月30日,武桂新以高票当选为唐林村党支部书记,毅然挑起了改变唐林村这个重担。



武桂新上任伊始,经反复考虑,根据村里年轻的男性外出打工的多,在家从事生产生活的主要是妇女这一实际,组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巾帼党支部”。又经过全村村民大会选举,确立了其他班子成员,并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确定了村财务定期公开制度,形成了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的良好工作模式。为提高办事效率,她和村两委成员实行昼夜在岗值班制度,带领村干部、党员开展定期的群众“夜谈”活动,并成立了村综合治理工作站、群众工作办公室等,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上任时,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村两委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武桂新腾出自家公司的一部分办公楼,垫资10多万元,将其装修一新,增添办公设备和新型电教设备,作为村两委办公室。为解决村民“吃水难、用水难”,她协调水厂,并垫付了全村5000多元的水费,带领村民先后打深井3眼,配套井4眼,安装地下防渗管道1万余米,不仅让群众喝上了放心水,还实现了村里全部农田水利化。为解决村民“用电难”,她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先后为村里增上了3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为解决村民“出行难”,她垫资70万元,动土1000余立方米,完成了全村两纵两横路和主要街道的修缮及扩宽工程,并安装高标准路灯137套。在2013年全省开展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中,她积极投入到环境整治第一线,和广大村民一块搞大扫除,并建立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全村建垃圾池20个,垃圾深埋坑1个,设保洁员6名。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武桂新为全村60周岁以上“空巢”“留守”老人建立了设施完善的“巾帼幸福院”,让他们安度晚年。她垫资5万元,建立了村级文艺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组织锣鼓队、秧歌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唐林村是纯农业村,要致富,调整种植结构势在必行。2011年春,武桂新个人出资3万元组织村干部、群众代表到浙江义乌、山东寿光、饶阳等地参观学习。她和村两委成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发展大棚菜为突破口搞特色种植的发展模式。种植棚菜需要技术支撑,她又建立了乡村女校,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定期为全村妇女搞农业科技致富培训。为了“抱团发展”,将散小农户联合起来,武桂新成立了由59名农户为成员的,以她为法人的巾帼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使全村大棚果蔬种植得到了迅速发展。到2013年年底,唐林村果蔬大棚发展到700余亩,其收获的葡萄、香瓜等销往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


2015年,唐林村成为大棚果蔬种植专业村和全县示范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2790元,增加到2016年的万元以上。在武桂新的带领下,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逐步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衡水日报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