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我市加强乡村治理培树文明新风
发布时间:2018-11-20 09:24:23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地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服务农民的能力。我市着力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提升组织能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抓好村“两委”换届工作,扎实开展后进村整顿“百日攻坚”行动,落实“五选”“十不选”要求,深入实施“企业家村官”计划,大力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截至目前,全市新选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898人,591个换届试点村已全部完成党支部换届选举,172个村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我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党群服务中心”,力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空白村“年内清零”。目前,105个活动场所空白村,已有65个村完成建设任务。

  坚持法治为本,加强农村法治教育,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法律素质。我市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实现执法力量下沉;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和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体制机制,教育和引导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目前,全市各村全部配齐法律顾问。我市整合乡村维护社会稳定力量,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大力建设平安乡村。

  坚持德治为先,广泛宣传道德模范、衡水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我市利用“道德评议会”“道德红黑榜”等新型德治平台,引导和约束农村干部群众不断修正自身行为,形成村“两委”干部自觉服务群众、广大农民热心支持“两委”工作、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的良好局面;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农村优秀文化,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探索建立农村诚信体系,强化农民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坚持自治为基,健全和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我市各村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民主协商农村事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我市在农村普遍建立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破除婚丧事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大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文明风尚。目前,我市90%以上的村庄都建立了红白理事会。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