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座公园见证衡水生态巨变
发布时间:2019-10-15 10:24:53

在无数老衡水人的记忆里,1984年落成的中华公园一度一“园”独秀,而后是更为人熟知的人民公园。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这两座公园都是市民游玩当之无愧的“打卡圣地”。而今,城区公园绿地763.11公顷,有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77座,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到0.12,大部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步入公园绿地看风景。


公园多了,人居环境改变了,市民的幸福感也提升了。尤其是最近两年,我市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向绿而行,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建设,全面改造提升了人民公园、青年公园、怡水公园、滏阳河带状公园等,建设完成了宝云公园、冀新公园(一期)、星河湾游园、康泰游园等10余座公园游园,还大绿量、组团式布局了园博园、植物园、孔颖达文化公园、荷花园、湿地公园、滨湖公园……


77座大大小小的公园游园遍布全城,见缝插针,重点着眼城区绿化薄弱区域,着力形成大中小配置合理、布局均衡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它们各具特色,或小而精巧,或大而综合,却又遵循同一个准绳——因地制宜,深挖并弘扬衡水文化。

做深“水”元素,衡水的城市公园因水而愈显灵动。园博园、植物园、孔颖达文化公园、荷花园、湿地公园、滨湖公园……它们打造衡水生态高地,将自然引入城市,成为市民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的好去处。综合公园怡水园中,人们欣赏着柳浪闻莺、花溪戏水,谁曾想过,这里是由废弃的砖窑坑蝶变而成?植物园花木清秀、湖波荡漾,园中水域面积达22万平方米,依水建有各色场馆,其中的花房艺术中心曾是砖窑厂旧址,砖窑烟筒元素得以保留,并成为了全园风景的最佳至高观赏点。以古典著称的孔颖达公园内藏一池碧波,长伴小桥流水。升级后的人民公园,亭台楼阁、碧水潺潺,再不见一片废弃水洼地的荒凉……水,让这些受损弃置地变废为宝,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成为了释放城市活力的新型集结地。

极具文化特色,衡水的城市公园彰显千年厚重历史底蕴。“天下九州、冀州为首”,老盐河生态公园,再现了古冀州的制盐历史,并将留有历史印迹的青砖收集再造了古城墙。园中园德政园,让一代清官李秉衡(光绪五年任冀州知州)“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再放异彩。“头悬梁”苦读书的勤学典范孙敬、北魏女政治家冯太后、东晋高僧释道安、诗人高适、文学巨匠孙犁……滨河公园的名人雕塑长廊将他们一一陈列,凸显深厚的人文底蕴。孔颖达公园,为纪念一代鸿儒、孔子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而建,尽显恢弘唐风,传承儒学文化;人民公园里,群儒之首董仲舒负手执卷而立,尽展风采……每一处,无不彰显着大儒之乡衡水的风采。宝云公园,与明代古建筑宝云寺毗邻而居,再加上寺内全国唯一一座砖木结构外沿塔宝云塔,“一塔一寺一公园”因古代精湛建筑技艺而闻名。

不仅如此,市区不少公园在绿化、香化上也是各有千秋。在滏阳河文化公园、孔颖达公园、望湖园等多处公园游园,大面积栽种了市花碧桃,与乔灌草结合,形成了错落有致、色彩分明的景观效果;建有市花荷花专类园,园内种植608个荷花品种,设计上不仅能够净水降污,还有利于鱼类和鸟类的迁徙、觅食、繁衍;丰收渠带状公园,因以月季为特色,又称为丰收渠月季公园,共有树状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等十几个月季品种、14万余株……一园一特色、一园一景观、一园一故事、一园一文化,从中华公园一枝独秀到77座公园遍布全城,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3.61%,这些变化见证着衡水公共绿化的蝶变。今天的衡水,仍在向“城在绿中”目标进发,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国家园林城市迈进。

来源:衡水晚报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