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主张 | 立德树人 铺就青少年成长底色
发布时间:2023-03-13 10:41:46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大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文明网推出“两会话文明”专题,报道代表委员有关履职建言,陆续编辑发布“文明主张”系列内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二十大都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不断凸显。今年全国两会,这个话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用“小故事”引领孩子明理重德

· 全国人大代表 麻小娟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前途,各城乡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将思政课以故事形式融入课堂,用“小故事”增强感染力,引领孩子们养成明理重德的好习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孩子们培养成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打造思政“大课堂”,邀请身边榜样走进学校课堂、田间地头、企业工厂等场所进行多场景、多维度思政教学,让孩子们在思考感悟中,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梦想与行动。要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抓好抓实德智体美劳的科学测评,家长、老师不能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审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积极开展争做好人好事的相关活动,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美德、践行美德、弘扬美德。

将传统美德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

· 全国人大代表 管旭 ·

  我国在青少年普法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力量,国家一直将青少年列为重点对象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议教育及教育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宣传教育;积极发挥街道、社区部门和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合作用,倡导正确家庭教育观念,宣传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体价值;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契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找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正融合于当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中。

把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

· 全国政协委员  吴向东 ·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为广大青少年学党史、悟思想、立志向的重要阵地,应当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红色展馆,放大红色效能。要把观展和思政课结合起来,运用好各种展览元素、文物实物,引导青少年在参观中加深对历史课、语文课、思政课等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把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实践,让思政课活起来,更好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创新展陈形式,用好新技术新手段,提高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开通网上展馆,用好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对党的认识和感情,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 打好“组合拳

· 全国政协委员 马珺 ·  建议加快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打好“组合拳”,形成工作合力。要构建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充分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作用,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区域协作联盟,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师研修等工作。  教育部门要牵头汇聚社会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教育等社会教育基地,在方便学生游学研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要通过网络主战场共同体,提升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特别是网络舆论工作中的话题设置、话题引领能力和斗争本领。要依据青少年喜爱的话语体系提供平台产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对青少年学生的粘合度,实现教育政务与思想引领有效结合。


创新教学范式 厚植家国情怀

· 全国政协委员 任少波 ·

  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体系。创新教学范式,推动“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动能转化,重塑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系统,实现更高层次的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意识,开展有使命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应对现代化和全球性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国家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及青年教师引领作用,将学术前沿发展动向、创新科研成果和最新关键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持续培养造就具有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思维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来源:中国文明网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