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武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经验在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刊发
发布时间:2020-01-07 10:28:14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武强县积极响应中央及省、市委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号召,挂牌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通过摸准脉搏、整合资源、统筹队伍、开展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等五大方面,打出了“服务、创新、文明”的组合拳,建设了文明实践新阵地,让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贴近百姓,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遍开群众心中。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2019年,武强县坚持以群众为中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致力于解决“做什么、在哪做、谁来做、怎样做”的问题,健全五大体系(目标体系、组织体系、队伍体系、项目体系、运行体系),打造了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了属于武强的品牌特色,走出了一条文明实践新路。该县也被确定为全省和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

 

摸准试点脉搏,为实践工作积累经验。

 

实地考察学习。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突出特色,以点带面,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人员在省、市委的协调下于2018年7月赴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传习所进行调研,先后参观了119路公交车流动新时代传习所、丰和社区新时代传习所及南关区幸福乡八一村等新时代传习所,通过实地参观、经验座谈、面对面深度交流等形式进行考察学习。同年10月,市委宣传部又组织到山东胶州等地学习。2019年3月,该县又自行组织相关人员到山东荣成、曲阜等地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为以后全面推开文明实践工作积累经验。

 

深入农村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就是聚焦在农村,也为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群众。该县于2019年5月,由宣传部部务会成员、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带队组成6个调研组,采取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县7个乡镇(区)的30个村1000个农户的思想状况、文化需求进行调研。通过召开调研专题会,各组汇报问题,会上共梳理出农民群众所需的四大问题,明确健全了把握一个宗旨、落实五项任务和开展20项践行的目标任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奠定了基础。

 

开展试点先行。该县结合当地实际,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利用县城闲置粮局办公楼改造建设了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同时,整合文化部门图书馆、文化馆相关职能,一块进行改造建设,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整体设计改造,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利用。与此同时,根据乡村实际和农民意愿,该县又先后打造了周窝村文化服务示范村、郭家院村廉政大锅台典型示范村及年画博物馆、颐高科普基地、正蒙学堂、世界乐器博物馆等8个各具地方特色的实践基地典型,作为全县文明实践活动的“火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一系列的文明实践探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也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盘活阵地资源,把服务群众做到极致。

 

12月18日上午,在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时代书吧里,整齐的书架上摆满了文化、科技、生活、少儿等类书籍,不少群众在这里免费选书、借书,还有一些群众坐在椅子上,安静的阅读书籍,一派和谐景象……“自从设立了这些文明文化场所,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丰富起来了。”正在借阅图书的李璇说道。去年以来,该县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大盘活、全整合”,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个受欢迎的新平台。

 

建立三级体系。为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更好的享受到贴心的常态化便民服务,该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设了七个功能小组及志愿者大学、新时代书吧、志愿者招募中心,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7个乡镇区及社区办全部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首批20个村也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构建了“1+8+20”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的“三级体系”都做到了有组织、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制度的标准要求,使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了新阵地。

 

构建五大平台。该县按照“公共资源、群众共享”的原则,通过协调、统筹卫健、教育、文旅、党校等部门的学校、科普活动室、博物馆等100余处公共服务阵地资源,20余个微信发布平台纳入文明实践阵地,整合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推进与体育五大平台。同时明确各自的牵头部门,各责任部门分别成立分中心,主任由分管县级干部担任,相关部门参加,负责阵地、人力、项目资源的信息登录、归口整合及机制建设和日常管理,共同发挥实践中心的枢纽功能。

 

整合村级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线阵地”就是农村。为建设村民的精神家园,该县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妇女儿童之家、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服务资源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文化广场238座,农家书屋238个约4万7千册图书。有效整合农村一线党建、文化、妇女、青年等各类阵地资源,组织开展了大量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村级服务资源的整合,给村民们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功能齐全的平台,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统筹志愿队伍,让文明实践更有温度。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是主体力量,该县吸纳党员干部、理论专家、道德模范、乡贤人物等2000多人建立了志愿服务人才库,开展了文明交通、扶贫救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常常活跃在县城社区、农村广场之间,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党员干部带头。为了让文明实践更深入推进,号召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该县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建立了队伍体系,成立了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总队长,下设了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科技科普、文化惠民等9支专业志愿队伍,并明确了各自队伍的牵头单位,同时各乡镇(社区)组建支队,乡镇党委书记任支队长;县直属单位组建分队,一把手担任分队长;各村组建大队,村党支部书记任大队长,建立了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打造9+N志愿队伍体系。截止到目前,全县服务队伍已达到100余支,注册社会志愿者约2万余人。

 

强化管理培训。为保障志愿者权益,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该县成立了志愿服务联合会,制订了《志愿者招募》《志愿者注册》《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管理》等管理办法,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加强了各志愿队伍的沟通交流。同时还邀请了省、市讲师团专家景兰杰等人为理论宣讲骨干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之后省市专家还将会不定期到该县对宣讲队伍进行系统培训。该县联合各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摄影培训、技能培训、农业培训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培训共20余次,推动了志愿服务队伍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完善褒奖激励。该县以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保障和激励措施来营造“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社会氛围。画乡志愿协会先后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河北省志愿服务品牌、衡水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其中,韩汝燕、刘建峰、杨国际等人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志愿者、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工作者、衡水市优秀杰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同时制订了《志愿者表彰与激励》管理办法,根据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及以上的志愿者,可分别认定为一至五星志愿者,并给予缴纳意外险、免费体检、纳入“关爱好人基金”库等方式对优秀志愿者进行慰问、奖励和媒体宣传。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

 

活动各具特色,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核心项目,凝聚民心。12月11日,该县县委书记带头儿深入到周窝镇李封庄村,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中,县委书记紧密结合该县实际,与干部群众面对面深入浅出地宣讲全会精神,使得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截止到目前,送政策促振兴系列活动之“鱼菜共生”项目农业推广讲座,受益群众500余人,20家媒体争相采访;文化惠民下基层项目开展了“送戏下乡”,先后深入到50个村,为村民带来了一场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寻找武强好人,评选出刘金英、张瑞欣、李和明等一批道德模范;破陋习树新风系列活动使该县238个村都已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评选的市县级“十星级文明户”已达到2000户,树立了文明新风尚。

 

辅助项目,温暖民心。微孝暖夕慈善公益活动即贫困孤寡老人帮扶救助,是该县重要志愿辅助项目之一,截止到目前,在全县已经累计帮扶了300余位老人,发放了3700余份的物资,参与志工600余人次。同时,为激发贫困老人内生动力,微孝暖夕又在全县开展了“勤手助梦·再启良能”公益项目。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开展编织、绢花、非遗技术等技能培训,2019年5月,技能培训团队已经在北谷庄村、留贯村、南孙庄村等10余村设立技能培训点,开展集中培训6期,共计300余位村民参加培训,其中100名勤手妈妈已经开始从事接单生产工作,并选出15名勤手妈妈带头人。画乡协会创办的儿童经典诵读班已先后招收14个班级,有2000多名儿童因为学习经典而收益。同舟救援队开展志愿救援200余次,帮助找回走失人员30余名。让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姓之家”。

 

制订规划,保障常态化开展。该县结合各实践所、站的实际情况,每半年制订一次全县志愿服务活动计划,重点做好“讲、评、乐、帮、建”。活动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实践可半月或一月一次,也可根据传统节假日、生活节点安排。形式上采取“5+N”的模式(5指五大核心项目规定动作,“N”指若干个辅助项目自选动作)。县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村镇需求,做好匹配对接,统筹资源分配,将计划下达村镇,由志愿者队伍分级分类执行。乡镇区(社区办)实践所和村实践站根据活动计划,立足民情社情,进一步充实活动内容,负责活动计划承接落地。同时建立了运行体系,通过约单与派单、反馈与策划两个方向的运行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志愿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文明实践有序开展。

 

培训引导,强化工作保障。为学习先进,促进提高,该县组织全县各乡镇区、各部门负责同志以及邀请市领导、各县区到该县文明实践中心、周窝镇实践所、郭家院、李封庄实践站等地进行参观,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交流经验。邀请了省文明办领导就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培训指导,明确工作开展方向和重点,解决思想和工作误区。接下来,该县将定期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培训活动,互相取长补短,保证文明实践的深入推进。同时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相应资金用于各级文明实践场所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奖励和补贴。充实多名人员到文明实践中心开展配合、协调工作,为各项工作运行提供强大保障。

 

依托网络,提供便捷服务。为了给百姓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该县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该平台建设集宣传展示、互动互通、管理调度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打造文明实践“大本营”,与该县融媒体中心,“文明武强”微信公众号实现互联共享。平台整合了包括35个委办局和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及注册的2万余名志愿者和N支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资源。设置了志愿团体、点单服务、活动招募、文明公告、活动风采等10个版块,建设了文明点单、中心派单、部门制单、志愿者接单“四单制”的运行机制,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3821205志愿热线等方式,提出个性化需求,享受优质志愿服务,最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能化、信息化、特色化管理,真正把文明实践活动做到群众身边,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建立清单,制定反馈机制。为提升活动实效性,该县实践中心规定农村文明实践活动由实践专管员负责,村镇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做好组织工作,探索建立文明实践活动效果评价反馈机制,扩大农民参与面,确保活动成效。同时突出问题导向,根据群众需求,整合各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汇集形成县、乡镇区(社区办)、村三级实践内容清单,细化各项目的内容、责任部门、服务方式等要素。根据农民群众需求和评价,及时进行调整充实。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