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运河畔育明珠 ——阜城县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发布时间:2020-06-17 10:19:23
平整开阔的街道、干净整洁的院落、丰富多彩的文化墙……仲夏时节,踏入地处黑龙港流域的阜城县乡村,美丽的村庄、绿色的田野、茂密的树林渐次映入眼帘,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这是阜城县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


近年来,阜城县委县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着力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以美丽村庄建设和清洁村庄行动为主要抓手,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环境面貌整治为主要内容,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全县347个行政村旧貌变新颜,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蝶变。


美丽的阜城,正成为南运河畔一颗璀璨明珠。

高起点规划 蓝图变美景


2013年,阜城县委就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生态阜城”的决定,以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优质、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用乡村的美来支撑全县的美,让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牢牢的安全感。

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片区示范点,然后以点带面、全域推开”的美丽乡村工作思路,由“三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了阜城湖片区,每个乡镇都有示范区,打造特色村庄,突出文化挖掘,体现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人文风情特色等。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阜城县的决策者们心系于民,持之以恒地坚持高起点规划,并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达成共识:美丽村庄建设是“划出来、建出来、管出来”的。所谓划出来,就是始终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先行,体现高起点,根据农村未来发展需求,做前瞻性的规划指引。县自然资源局编制了《阜城县新农村布局规划》,对10年内全县村庄的建设有了一个总遵循。规划立足村庄特色,塑造乡村魅力,不搞大拆大建,体现“留得住乡愁、记忆中的故园”。自2013年起,该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分包乡镇一线指挥,示范带动,书记县长带头不定期抽查乡镇、村庄工作进展;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每创建一个美丽村庄,各乡镇都要逐一规划、逐一落实,总体上实现“一村一策一特色”。如,以“千年古渡、魏圈码头”为主题,依托蔬菜产业,将魏圈村等沿运河村打造成集水网、绿地、农耕、历史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特色村。为了打捞失落的运河文明,让运河边上的年轻一代记住乡愁,弘扬、传承运河文化,2016年,码头镇在魏圈村建起了全国第一个村级“运河记忆博物馆”。

阜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介绍,以前农村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垃圾堆放很长时间才清一回,不少年轻人不愿住在村里,小伙儿找媳妇前提条件都得去城里买楼。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村里建得跟城里公园似的,在城里买了楼的都三天两头回村里住。从2018年至今,该县组织开展的清洁村庄建设、美丽村庄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每一项覆盖的每一个村都有具体的建设指导或者是项目指南,确保了各项工作都按标准落地见效。

阜城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起点合理规划,指引村庄实现美丽蝶变。实施清洁村庄建设工程,制定建设标准。要求加强村庄垃圾收运设施配备,购置垃圾箱、垃圾转运箱、三轮保洁车、乡镇级垃圾运输车,新建垃圾池,清洁村庄垃圾收运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经过几年建设,至今全县已有300余个行政村达到清洁村庄建设标准。阜城村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提升,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幅和谐、宜居、幸福、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阜城县依靠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农民参与、产业支撑,迅速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到2020年底,阜城县610个村将实现污水治理和管控全覆盖。通过清洁村庄建设,阜城县已建成清洁村庄384个,实现了3个100%的目标,配备了村庄保洁人员963人,达到了“洁净清整绿”的建设标准。目前,阜城县所有美丽村庄都有专业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实现了村庄内生活垃圾100%日产日清,建筑垃圾随到随清。刘老人村、冯塔头村2019年度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另外,县农业农村局正谋划建设粪污处理项目,将农村厕所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管并重 促进乡风文明
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到极致,该县明确标准,严格制定了《美丽村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确保各项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循、有底可查。

实施规划设计、投资概算、投资评审、工程监理(监督)等工作制度并落实经费,用制度管控工程质量。通过向群众公开公示、规范工程建设标准、明确招投标程序、推广典型经验、举办培训班等措施,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检查指导,引入第三方监管,委托专业技术部门对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于影响项目质量的,必须重新施工。

针对项目的竣工验收,制定了《阜城县美丽村庄县补建设项目及创建成效考核验收办法》,建立施工方、村、镇、县、市五级项目验收机制,卡死最后“闸门”,以严格的考核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切实把美丽村庄这项“民心工程”建成“放心工程”“满意工程”,不仅打通了乡村垃圾清运的堵点,也打通了老百姓心中的堵点。

在严把运行维护关的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下发了《加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的指导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管护范围、管护基本标准要求等内容,以实现长效管理,确保长久“美丽”。阜城县县级财政每年安排转移支付1500多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干事。完善村庄日常保洁制度,做到人员、政策、制度、巡查、效果“五到位”。推动村庄保洁网格化管理,划分村庄保洁责任区,明确保洁员责任,实现村庄保洁全覆盖、无盲区。

在严把考评问责关的过程中,阜城县农村建立了“县指导督导、乡镇主体、村庄第一责任”的责任体系,对于每一项建设任务都逐一制定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和措施清单“四个清单”,依据清单和项目建设标准进行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依据责任体系进行追责。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和各乡镇建立了暗访机制,网格机制,舆情反馈机制、日常巡查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责任网络。“过去都盼着农村能跟城里小区一样有人扫天天清,现在乡村街道、院落一点不比城里差!”这是阜城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老百姓的共同感受。

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自觉改变,维护清洁家园的意识不断提高。刘老人村厚养薄葬、婚丧事简办;南小张村、西多村等建设了互助幸福院,老人集中供养。村级班子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者,以实际建设成果取信于民,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夯实。

追忆乡村原貌 留住田园乡愁

阜城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振兴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按照“统筹谋划、成方连片、集中改造”的思路,年年推出一批重点村建设,着力提升村庄面貌,改善农村环境。近年来,共改造美丽乡村重点村347个,占到全县村庄的50%以上,硬化道路面积180万平方米,完成村庄绿化210万平方米,整治沿街建筑立面96万平方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纪庄红色旅游小镇、邓屯农耕文化小镇、冯塔头山水田园小镇、刘老人古风梨韵小镇、魏圈、大龙湾运河文化小镇等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显著提升。邓屯、乔庄等村都建了村史馆,再现了村庄过往,让子孙后代体味过去的历史。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经霞口镇,刘老人村风景秀丽、环境怡人,眼前的景象不由让人为之赞叹。该村先后整修了三横三纵3000米村内道路,新植观赏树5000多棵,粉刷墙体3万多平方米,安装路灯150盏、监控26个,建垃圾池21个;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和一个28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农家书屋、文体器材一应俱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红利”;总投资110万元、总里程长3800米的梨乡游环村公路建成通行。同时,投资70万元修建连接主干公路的水泥路1.7公里,鸭梨外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投资20万元疏浚干渠2600米,引运河积流入村,实现农灌、养鱼双收益;投资约600多万元建成梨文化博物馆、刘老人故居、风韵梨塘、村史展览馆、生态文化廊道、世界名优梨品展示区、休闲养生文化区等旅游景点……

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挣来“金山银山”。几年来,刘老人村坚持把生态优美放在美丽乡村建设首位,通过跑办项目、申请上级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改善村容村貌。2017年,该村被评为河北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要用霞口镇刘老人村的美来支撑阜城全县的美。”采访中,阜城县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要体现农村特点,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保护水、田、林、园、塘、路等自然资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避免“千村一面”。

阜城是千年古县,也是革命老区,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2019年,该县精心打造了刘老人百年梨园、本斋纪念园、八景公园3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阜城湖公园被列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本斋纪念园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中,田园绿林旅游环线以阜城湖万亩森林生态公园、省级红色教育基地本斋纪念园、红色旅游小镇纪庄等为主线,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县域西部的旅游主线路。

知恩感恩的阜城人民,没有忘记为革命捐躯的先烈,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红色教育基地。2016年,又投资千万元,将纪庄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的风景区。近年来,全村父老合力攻坚,按照“四美”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聘请河北正坤规划设计院、建岩规划设计院、中铁设计院等高水平规划设计单位,对纪庄村进行全方位、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同时,又聘请北京五经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充分挖掘了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红色抗战文化和造林治沙艰苦奋斗文化,结合本村实际,全部按发展乡村红色文化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对每一块空地、每一间房屋、每一条街道的规划设计进行了精雕细琢,突出文化氛围和纪庄特色,使纪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砥砺耕耘,方得沃野。阜城人民按照党中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满怀豪情,奋发进取,积极投身“美丽乡村·生态阜城”建设中,用心用情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最美画卷。
来源:阜城宣传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