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前磨头村数十人前后续力编就村史
发布时间:2015-08-17 16:24:29

    “这几本文稿可是我们村的宝贝,记录着村庄的前世今生。”8日,深州市前磨头镇前磨头村70岁的老支书林增根翻开厚厚的文稿,不断写着、划着。没过一会儿,村干部程宝峰、小学老师牛艳婧也陆续赶了来。“你俩来的正好,这两处文字不太准确。”三个人一见面就开始讨论起文稿的内容(上图)。原来,这些文稿是村中数十人前后续力编写出的村史,近期就要付诸印刷了。

      如今,越来越少有年轻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想知道村庄旧事,多要找老年人,但是由于少有文字记录,且老年人的记忆和表述能力都大大降低,所提供的内容也多支离破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很多村庄说没就没了,如果不记录下家乡是怎样变迁的,怎么回答后代‘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编纂村史,成了前磨头村很多人的心愿,林增根回忆,“其实,在我们编村史前,村里的两位老人便已经整理了很多资料,一位是郭藏璞,一位是郭志勇”。

       郭藏璞1962年退休回乡,采集民风民俗,民歌民谣、乡音土语,搜求庙碑墓匾、图书照片、文字契书、姓氏谱谍,调查记录神话传奇、宗族轶事,拜访名门后裔、旧家子弟;购买、借阅、租赁、抄录、拍摄相关文史资料,利用30多年时间,编纂了数十万字的《前磨头村志》。

       郭志勇自1990年退休后开始搜集资料,遍寻乡人,从1997年开始,由于不会用电脑,手写了整整5年,著成了十几万字的《前磨头村史》,从公元前195年的西汉时期到现在的公元2000年,共分九部分,内容包括本村行政区划变迁、乡土人情、风俗习惯、大事年谱、重要人物等。

       程宝峰说,遗憾的是,郭志勇不久前去世了。但两位老人编纂村史的精神感动了整个村庄。村民们决定,在他们的两部遗著基础上,一定要将村史修订好并出版。村里的30多位老人踊跃参与。今年4月初,程宝峰、林增根和牛艳婧等开始以郭藏璞和郭志勇的资料为基础,多方寻找史料重新考证,“编纂村史,要尊重历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大家既激动又慎重,写进去的内容,我们都要一一考证,生怕出错”。

       为了寻找史料,他们走访了省社科院历史所、档案馆、方志办、地名办、民政厅等部门,还有留在村里及外地的村民上百人,汲取了其他村修史的经验,历时4个多月,40多万字的初稿终于确定了下来,内容包括17编数十个章节,涉及自然地理、建制、人口、乡村建设、社会事务、乡村管理与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人物、文物古迹、古代庙碑墓碑与牌匾、民谣、民谚和民间故事。

       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记载。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赐功臣项襄刘姓,食桑邑千户,封桃候,封地在桃县,桃县之名初次显于史籍。今深州城南50里的前磨头村即古桃县所在。清末至今,衡水县称“桃城”。衡水古今史学界亦认可前磨头村是为西汉桃县古城遗址。桃县因桃而设,而前磨头古今都不曾见过精品甜桃,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桃城因何无桃”的疑问。古代桃城是否有桃?桃曾生于何处?桃今何处去?据史料记载,其实,桃县古代有河,城南河名衡漳,相去不远数里,城北有河名斯洨水,为滹沱支流。两河到了雨季水势浩大,波涛汹涌。既有河,自有河滩沙地,也就形成良好的水土条件,能够生长桃树。前磨头村南的桃园村,据说是古代桃县的桃树园。

     “方圆不过数里内,却有着由西汉桃县、桃候国,宋元桃城驿,明清磨头集,到今天前磨头镇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在深州,乃至冀中,是独具历史背景的村庄。编写这部村史的过程,就是对家乡的致敬。”林增根看着几本文稿,感慨万千……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