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用和谐文化提升农民精气神
发布时间:2010-06-29 18:03:49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活跃在深州市农村的文艺骨干们以新农村、新农民、新变化为主题,自编自导了一批文艺节目,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使农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准、文明意识程度显著提高。  

 完善阵地建设。深州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基础广泛。近来,该市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坚持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以“丰富文化内涵、孕育文明新风”为目标,突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建设了一批设施齐、功能全、适应性强的和谐文化阵地,为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享受文明成果提供保障。该市以144个文明生态村文化中心和文体休闲文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文化活动空间,采取送电影、送戏下乡,赠书籍、赠电视到村等措施,完善农村阵地建设。全市党员干部捐献图书3万册,帮助农村建起了文化休闲文场144个、图书室200多个、文体活动中心152个,阅报栏90个。该市还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全市18个乡镇区村村都实现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并开展了建设新民居“百场电影进乡村”活动,挑选100部精彩的科技教育影片在全市创建村中巡回演出,把歌、戏、曲、片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编织和谐文化网络。深州市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把构建和谐文化网络作为以文化下乡促乡下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延伸。一是送节目下乡。每逢重大节日,都编排大批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到群众中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倡导文明新风。二是人员下乡。文艺骨干、文化下乡人员经常主动地联系一些村庄企业,进村下厂演出,把和谐文化的火种播撒到村村落落、家家户户。三是培训乡村文艺骨干。采取下乡进村上门辅导与成立专门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精心培育了一批活动热情高、影响范围广的文艺骨干,在农村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文艺专家队伍。今年上半年,该市文化馆先后举办京剧、河北梆子、歌舞培训班十几期,培训农村文艺人才6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深州市和谐文化的火种迅速燃烧蔓延开来,各村争相购器材、建队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该市辰时镇西开府村组建了秧歌队和锣鼓队,新购买了服装、道具,每天都能吸引周围五六个村子的300多群众参加文艺活动。唐奉镇农民张藏柱投资五、六万元,在自己家中建起了一座戏台,并经常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进行指导,成了当地群众陶冶情操的娱乐中心。目前,全市465个村全部建起文化活动组织,涌现出农民剧团86个,农民书画院12个,锣鼓、秧歌队等群文化组织1200多支……乡乡有特色,村村有绝活儿,该市形成了南片秧歌诗社、北片架鼓高跷、东片迪斯科交谊舞、西片剧团画院的深州和谐文化网络。红红火火的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至少有20万农民参加到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

筑起农民精神乐园。深州市和谐文化建设在让农民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升华。针对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市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生动直观的文艺节目的形式,或弘扬传统美德,或贬斥陈规陋习,或倡导科学种田,或宣传法律法规。在文艺下乡中,该市编排了《戒猪》、《计划生育好》、《悔悟》、《夸夸咱的文明生态村》等小品、相声、二人唱、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寓教于乐,寓理于情。深州市王家井镇窦王庄村民李潭,以该市红红火火开展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北景,编写了京剧小品《借媳妇》及其续集《转变》,分别连续两年在该市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谐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得到精神的升华,在全市形成“和睦、友爱、互助、文明、进步”的和谐新风。该市太古庄乡刘沙村古稀老人刘同和坚持十九年义务清扫村内街道;大堤镇阎城西村七旬老人阎丙朝十几年义务修剪管护集体树木。深州镇良知台村25岁的打工仔王会懂,宁可自家的旧房不盖,捐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2万元为村里修路;大屯乡孤城村耄耋老人刘清斌等7位老人十年如一日,义务承担起了管树护路的重任,带动全村群众都自觉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

 

                                                               稿件来源:衡水日报  编辑 :云云

版权所有:衡水文明网   备案号:冀ICP备15026488号-4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创新科技